创新·融合·协同·共享 | 2018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2018年9月15日,2018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在北京朝阳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指导,北京CBD创新发展年会组委会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朝阳区文创实验区企业信用促进会、北京市朝阳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承办,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支持。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司和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资办、市文促中心、朝阳区、中国传媒大学等领导参加了活动。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 陈文申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 王灏
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余俊生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司巡视员 高政
本次论坛以“创新·融合·协同·共享”为主题,聚焦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聚焦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聚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聚焦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华文化“走出去”,聚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高质量发展,进行研讨和交流。本次论坛邀请了万达影视集团总裁曾茂军、马耳他共和国驻华大使卓嘉鹰(John Aquilina)、网易副总裁庞大智、马蜂窝联合创始人兼CEO陈罡、思维造物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天田、加中贸易理事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高宇祥(Travis Joern)、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发表主旨演讲。
国家文创实验区第二批“蜂鸟企业”发布
助力大而强、小而优的文化企业展翅腾飞
在论坛上,国家文创实验区发布了2017年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年度发展报告》、第二批“蜂鸟企业”,继续创新政策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刘军胜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 范周
近年来,国家文创实验区实施“蜂鸟计划”助飞行动,连续两年发布“蜂鸟企业”名单,大力培育领军企业,目标是建立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战略储备库”,让一批批大而强、小而优的“蜂鸟企业”在朝阳展翅腾飞。
本次发展论坛发布了国家文创实验区第二批“蜂鸟企业”名单,共有253家文化企业,其中既包括站位高端、主业突出、实力雄厚、附加值高、辐射性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如爱上电视传媒、央视创造,也包括研发原创水平高、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如天下秀科技、大业创智等,以及“专、精、特、新”、成长前景看好的中小文化企业,如东亿天弘、司麦澳文化等。
入选“蜂鸟企业”的重点文创企业除了获得快捷担保、银行见保即贷,执行优惠担保费率和贷款利率的金融服务,还可享受担保费、信用评级费用50%的补贴及30%—70%的贷款贴息。另外,国家文创实验区实施的“蜂鸟计划”助飞行动还将对其他新型融资方式进行补贴,对“蜂鸟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企业债券、信托计划、中期票据、短期融资、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新型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融资的,给予30%的利息补贴。与此同时,“蜂鸟企业”还可以享受北京市外籍人才出入境“新10条”政策,对“蜂鸟企业”引进外籍人才,在办理在华永久居留、长期签证和口岸签证等方面,提供更为宽松便捷的出入境、停居留环境。
5个老厂房新转型升级成特色文创园
助力国家文创实验区“高精尖”发展
老旧厂房是城市文化的“文化富矿”和“金山银山”,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记忆,已经融入城市的血脉和居民的生活。保护好,利用好老旧厂房空间资源和文化遗产,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选择。随着城市功能转型升级,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入推进,北京市高度重视老旧厂房保护利用,大力推动城市风貌提升和产业升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以798艺术区为标志,北京老旧厂房的文化再造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探索和提升转变过程。近些年,北京市积极加大因势利导,特别是2017年12月专门出台了《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老旧厂房保护利用原则和相关政策、保障措施,使老旧厂房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腾退老旧厂房达242个,已经转型利用的老旧厂房占地面积601万平方米,正在转型改造的占地138万平方米。
今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范围内又有5个老厂房“华丽转身”:菁英梦谷文创园、三里屯4号院、北汽双井文创园、服仓文创园、E9区创新工场,转型升级成为特色文创园。截至目前,国家文创实验区内通过老厂房转型升级形成的文创园已达到35个。
朝阳区作为北京市曾经的纺织、电子、机械、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老旧厂房资源丰富。近年来,朝阳区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主动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总体工作思路,形成了“5544”的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的朝阳实践经验,即:科学把握“5大关系”,着力实施“5大举措”,示范推广“4种模式”,全力推进“4大转变”。
优化营商营文环境 推出精准服务“套餐”
国家文创实验区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作为文化产业领域改革创新的综合实验区,国家文创实验区成立至今,以政策创新、文化金融、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作为重要着力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了特别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
政策创新方面,出台北京市首个《文化创意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南》;出台并落实“政策十五条”,2017年国家文创实验区首批建设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项目114个,扶持带动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文化企业。
文化金融方面,成立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吸引会员350余家,形成“信用评级、快捷担保、见保即贷、贴息贴保”的工作闭环,已有255家文化企业通过信用获得融资22.8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8.3%;设立北京市首支区级文创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并分设“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等5只子基金,拓展文化企业投融资渠道;建成北京市首个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金融服务超市”。
知识产权方面,建立北京市首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分中心,与中国版权协会、国家版权创新基地、中国版权协会版权监测中心平台和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影视产权交易平台等共同构建国家文创实验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框架。
服务平台方面,与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合作,搭建全国首个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为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搭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提供务实高效的服务;发起成立全国首个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联盟,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国各城市(城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目前,国家文创实验区已经形成了以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以文化与科技融合为主要特征、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业态成为实验区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文化”新兴领域文化企业收入占比达到52.1%,其中科技含量高、创意程度高、附加值高的移动新媒体、数字娱乐、数字出版等领域企业实现收入年均增速在40%以上。
2017年,实验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1776.1亿元,占全区比重的47.3%,占北京市比重的十分之一,同比增长15.6%。2018年上半年,实验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收入757.8亿元。截至2018年7月底,实验区文化企业注册数达到39297家,新增文化企业2.3万家,是2014年国家文创实验区刚成立时的2.4倍。与此同时,引进培育了宣亚国际、掌阅科技等88家上市文化企业,天下秀、得到APP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和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培育出蓝海电视、普罗派乐等一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前,国家文创实验区聚集了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映客直播、腾讯影业、亚马逊卓越、蓝色光标等一批知名品牌文化企业,成为中国文化企业最聚集的区域。
- 重磅预告 -
以“时代之路:文化觉醒与文化自信”为主题,由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指导,北京CBD创新发展年会组委会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承办,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支持的“2018国家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发展论坛·中国传媒大学学术论坛”将于2018年9月16日上午9:00-12:00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宏大背景下,本次论坛将围绕中国文化产业20年发展历程,邀请国内知名文化产业专家和产业人士进行学术研讨,回顾文化产业历史脉络,展望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航向。欢迎持续关注!
END
美 编 | 李晓飞
推荐阅读
2018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即将开幕,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